以我奶奶的经验,天底下的小孩十之八九是爱吃排骨的,她的四个孙儿见了排骨不要命,别人家的孩子见她从厨房里端出香喷喷的排骨来时大概也都会不自禁地咽口水。排骨这玩意儿,不只小朋友爱,大人也都喜,唯一的例外是我的旧友H和她的一双儿女。但凡有人点评H的儿女瘦得跟豆芽菜,个头也比同龄人差一大截,H 就坚持天底下有不待见吃食的孩子,那个圣诞节我一人在家,她家四口来这附近买东西,中午过来吃碰食,没烧到十成味道的排骨被她儿子大口大口地吃,我斜她一眼,若不是亲眼所见,真以为她孩子练了啥仙法,不待见吃食也能顺风长。
至今仍记得每次放假去奶奶家,陪着她一大清早地出家门,要么是洛阳路的菜市场,要么去东城根街买排骨的情形。两个市场离奶奶家的距离差不多,起得早就去东城根街,终究是市区数一数二的市场,摊贩的数量和菜式的品种总要齐全些。如果光为了买排骨,洛阳路是很好的选择,卖肉的摊位就在与江汉路交界的路口,买完了就可以直接沿着铁箍井街、西府北街一路走回家去,那小街两旁拆卸门板的市井人家的日子,是我对成都最鲜活的印象。
奶奶每次买排骨,起码都是五斤的分量。一旁的我虽然开心,却免不了担心没有冰箱的家里,吃不完的排骨该往哪儿放?这担心永远是多余的,奶奶家哪儿有吃不完的排骨?中午吃剩了晚上吃,大不了都装进自己肚皮里,总比放在冰箱里把稳些,还少了些牵肠挂肚的惦念。等后来自己掌了勺才发现,原来排骨的制作过程这么花时间,无论红烧、干煸、糖醋、烧烤,甚至卤制,比肉贵许多的排骨要弄得色香味俱全地端上桌来,花的功夫自然和猪肉价钱比值是一样的,难怪奶奶一次总烧出那么大一钵来。
当烧排骨变成一个大工程,小家庭的煮妇自然头疼。那个秉承美国式家庭装售卖的连锁超市固然品质不错,可一次排骨买回来得分四次吃完,总占着冰箱也不是个事儿;更可气的是每块排骨上都挂着厚厚的一层肉,典型的肉排骨。普通猪肉按排骨价钱卖可不是什么令买家开心的事,尤其是对吃排骨有讲究的买家,只能理解那样的排骨是为烧烤的目的准备的,不适合自己的饮食和烹饪习惯。于是购买的目标转向了非美国大卖场的本地零售商,Longos 和Superstore, 品质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家门口的超市不仅提供储运的便利,也有小包装的惊喜。比如最近常买的St. Louis side rib,就能满足中式排骨口感爱好者的需求。
肉少的排骨难道就不用红烧、糖醋、烧烤的麻烦了吗?难不成真的象那个热播的美食栏目里展现的,8分钟能出菜?煮妇对8分钟能出菜的奇迹大都不屑,买不花时间?汰不花时间?就算只剩下烧,烧之前不需要做准备的?菜不用切还是肉不用片,就算烧肘子,还有跑血水,上色的工序呢,哪里有现成的姜片、姜丝、姜末,顺手的蒜片、蒜末、蒜泥,一式的葱花、葱段?谁家里煮饭的时候身边有个田螺姐姐,帮忙把一切下手都打理得利利索索?原料配料准备好,8分钟谁不会出菜?炒的菜不简单,烧的菜就更难了,至于排骨,还是周末再花功夫吧。
最近从粤菜的技法里引申发挥学到一道生啫排骨,备料简单,灶头上不过二十分钟,就能吃上滑嫩的排骨,着实方便。
原料: St. Louis Side Rib, 西兰花
配料:生姜、大蒜
腌料:生抽、老抽、料酒、耗油
做法:
1. St. Louis Side Rib切寸断(2-3cm长即可)
2. 取一容器,放入寸断排骨,加入1tsb生抽,1tsb 耗油,1tsb 老抽,1tsb 料酒,抓匀,腌制2小时以上。
3. 灶头开小火(3-4之间),锅热后姜切大片,铺满锅底,蒜瓣4-5粒切滚刀块,撒在锅里。加2-3tsb 的烹饪油(锅里马上传来滋啦声,对了)。
4. 然后将排骨肉厚面朝下铺满锅底,盖上锅盖。
5. 保持小火3-4之间,让排骨焖上10分钟(不要动锅盖),10分钟后掀开锅盖,顺锅边撒1tsb 料酒后,下切成块的西兰花在锅内,关上锅盖继续焖3-4分钟左右,关火。上桌。
厨房里的事,关键是规划和统筹。比如这排骨,头天晚上切好,第二天上班前腌上,下班回来20分钟就能上菜。热锅的时候准备姜蒜都来得及,合理地安排好时间,美食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