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一把糯米泡起来,让大家猜准备做什么,答案真不少,甜酒酿(醪糟),汤圆粉,糍粑,八宝饭……这冬天的糯米就是能带来无限的创意,可惜申同学把另一个原料藏了起来,免得早早地露了答案,少了趣味。Ta-Da, 就是这白嫩嫩的鲜藕,没错,是桂花糖藕。
说起桂花糖藕,第一次吃时在上海,这冷菜甜食两相宜的菜肴,筷子头一碰就爱上了,一爱就是好些年。同样喜爱麻辣鲜香的朋友不解,要甜不甜要咸不咸的上海菜有啥好吃的?难不成上得了你家的台面?台面自然是上得来,隔三差五地若吃不到,还总会惦记着要买些材料回来做做,免得技艺生疏了。既有浓油赤酱的华丽,又有清淡素雅的可口,上海菜汇聚了苏州、无锡、宁波、安徽菜等周遭许多菜式的特点,集他人所长成就本帮菜独具一格的风采,和这城市融汇东西的手法一样,仰仗的是开放的心态。
和上海菜的缘分应起自去四川之前,三线单位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一个大院东南西北的方言中少不了吴侬软语的点缀。幼儿园里那个看了俺家老爸在文艺晚会上反穿棉袄演活报剧后便开口闭口“你爸爸是农民”的死对头是从上海回来的,邻居家的阿姨也是说上海话的,两家人共用的厨房里偶尔会冒出点儿上海味道来,不会弄吃食的母亲也不知跟哪个上海人学会了糖醋带鱼的做法。在回成都之前的日子里,糖醋带鱼便是我对鱼的全部概念。别看关中平原在陕西算得上富庶,要和天府之国比起来,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毕竟是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所里的汽车队能拉回臭烘烘的带鱼来丰富大家年夜饭的饭桌已经不错了,天寒地冻的哪儿去找黄河大鲤鱼?找得到也没有几家人买得起。在我那挖空心思偷糖吃的童年,放了糖的上海菜算得上味之上品。
后来去了上海,浓油赤酱的本帮菜吃起来味道不错,温蟹、黄泥螺、醉虾于黄酒的清香中不乏鲜嫩,糟毛豆、糟鸡、马兰头慢慢嚼起来也有种清甜在其中;八宝酱鸭、响油鳝糊、红烧划水、目鱼大烤、毛蟹炒年糕、蟹粉豆腐,熏鱼、干丝、生煎、小笼,还有那鲜得掉眉毛的腌笃鲜,这些大菜小点的美味要是吃不来其精妙之所在,真正浪费了待在上海的三年光景。记得和智斌同桌时喜欢咀嚼那些名句下浅显的人生哲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若用到这美食的话题上,说的怕就是那吃惯了麻辣鲜香的酣畅,品不来浓油赤酱的精巧的傲慢吧。本帮菜自然没有泰山的高大,川菜的变幻莫测当然也不至于一叶的渺小,只是这世界对于我们永远是山外青山楼外楼,看不见别人的好,自己的井口只会越来越小。
可惜我对本帮菜的认识终究只限于餐馆里的精彩,就算自己动起手来,也只不过是些凉菜、点心的小心思。这道桂花糖藕据说原本是苏式菜肴的经典,被带去了上海,就变成了本帮菜。我倒是觉得这菜肴能满足想要试探上海菜精髓的好奇心,毕竟,简单的原料做出清淡的味道也是上海菜的特点之一。
原料很简单,鲜藕去皮,白糯米隔夜泡发成稍用劲便能碾碎的程度,黄冰糖蒸化和糖桂花搅合在一起,取其香味和甜度。
这是一道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的菜,比红糖年糕做起来小朋友的参与度高很多,同时也能慢慢地培养小朋友的耐心。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典型的急性子,偏偏对厨房里食色调味的事耐性十足,当年在成都时为了能吃到干净无沙的小白菜,大冬天里能在水龙头前站好长时间,直到每一片菜叶从头到根部没有一粒沙方能安心;也可以为了吃到粗细一致的土豆丝,在自己掌握家中煮意的那顿饭总是买土豆或胡萝卜回来,所有玩乐的诱惑顷刻间成为浮云,练出过人的刀工才是正事。电视里看名厨们接受采访时总少不了提及当年练刀工时的勤奋,倘如我这般九岁就下厨,和年长四岁的姐姐一起接管寒暑假时的一日三餐,刀工哪儿还至于拜师后才开始勤学苦练?
起初以为是吃的本能和奶奶那儿耳濡目染养成的习惯,后来才发现其实早在西安被母亲训练着绣花时,那捧着绣花绷子一针上一针下的仔细就已开始为日后在厨房里钻研味道的执着打基础了。今天的父母们都已迈过那个需要孩子提篮小卖拾煤渣方能糊口的岁月,又被专家们告知玩具能帮助孩子学习,所以做家长的舍不得让年幼的孩子在玩具和游戏之外吃苦受累。我们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玩具,旋开药瓶的盖子就能当“碗”,摆几块砖头就能当桌椅过家家,用圆珠笔在手腕上画块表就能知道回家吃饭的时间,下雨了自然知道捡树枝倚着树搭避雨的简易窝棚;春天地里的荠菜可以包饺子,夏天的柿子花能做项链,秋天的玉米叶可以拿来做小动物,冬天里的冰雪更是变幻无穷的世界……也没见举一反三的能力差到哪里去,倒是现在每年花三十万人民币送孩子去美国打游戏的父母懊恼不已。其实玩具不一定非得花钱从玩具店里买出来,我就觉得当年那个小小的竹制绣花绷也是很好的玩具,我们姊妹三人抢着在那绣花绷上用父亲的大手绢练手,绣得好能有帮母亲绣枕套的奖励,那可是多大的动力啊。让年幼的孩子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做些家务事并不酸,在父母的陪伴和指引下做一些自己也能享受劳动成果的事对小朋友来说开心至极,最可怕的是父母对生活毫无发现的乐趣,什么都无所谓的人生只不过是将一部黑白电影过早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设想一下懒懒的冬日,外面大雪纷飞,没办法带小朋友出去游戏,就一起来做桂花糖藕吧,摆好家伙事儿,和小朋友一起坐到桌前,让小朋友拿起小勺或筷子将泡好的米粒一粒粒拨进藕洞中去塞好,就这样大家一起一粒粒地填,慢慢地塞,等将藕洞全部填好,用牙签将塞好糯米的藕的两段固定在一起(若选择两头尖的牙签,小朋友回避)就可以放到锅上去蒸了。唯一的贴士,孩子小的家庭,选择短粗的藕节来填糯米,小朋友的耐心总归是要一步步慢慢培养的,若一下子耗尽了他们助人为乐的好心和天真的耐性,下一次再拉他们来玩厨房里的游戏时,只怕兴趣全无了。
藕蒸好,出锅放凉。可以趁糯米变凉时将蒸时被撑开的两截糯米藕再粘回去。小碗中放入敲碎的黄冰糖和糖桂花,隔水蒸化后取出来,和小朋友一起用小勺舀着糖浆,一勺勺浇在糯米藕上,浇好的桂花糖藕最好让糖汁在糯米藕上浸30分钟左右,等甜味都浸入藕的纤维里时吃是最美味的。
有了小手自己塞、自己浇的劳作,桂花糖藕的味道只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