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国人把饭桌上的事儿摆上艺术殿堂时,中国人的锅碗瓢盆交响曲中不乏历史的遗韵,上升到了文化,但凡和吃相关,大到端上桌来的整头烤猪,小至饭后纤细的牙签,多多少少总能找出些典故和说法,尤其是年节的习惯和讲究,更是和吃密切相联。这不,日历刚翻到2015年,《华西都市报》就刊出有关“九斗碗”的文章,应了“大寒小寒,杀猪过年”的习俗。少年入川,一待就是十八年,听过三蒸九扣八大碗的叫法,却从没有机会见识过九斗碗的阵仗,不免遗憾。
仔细看来,原来九斗碗里粉蒸肉、甜烧白、咸烧白的三蒸是自家饭桌上偶尔解馋的菜肴,烧什锦、豆瓣鱼、大蒜肚条、宫保鸡丁啥的也是平日里稍花些心思就能端上桌的。性子急的怕是没有这口福,单看菜单,就知道九斗碗绝不是从冰箱里拿出来洗吧洗吧,切吧切吧就能下锅快熟的菜,十之八九是要经过几道腌、炸、蒸、炒几道工序的组合才能完成的。若搁在平时,为一道菜搭上那么多时间和心思难免有些得不偿失,终究是人过四十,健康和口腹之欢之间不得不有所取舍,可到了这喝完腊八粥就准备过年的时节,人在海外,搭上些时间每天弄出一道菜来犒劳思乡的肠胃也未尝不可。毕竟,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出生的国人而言,革命就是请客吃饭,有过饥饿记忆的人对美食的追求是另一个境界,食色性也,解决不了这口腹之欲的头等大事,神马都是浮云。
杠上九斗碗,就从咸烧白开始准备过年。三十多年前在成都的时候,每次能买到食堂做的咸烧白,一定是欢天喜地的,那整整齐齐地扣在土巴碗中油亮的棕红色肉皮,入口即化的软糯肥肉,筷子一夹起来还没等断掉就落进口中的瘦肉,混合着宜宾芽菜的咸鲜后尚留余味的清甜,一想起就恨不得能马上弄块五花肉来开始制作。那个三百六十五天里三百天父母不在家的中学时代,宿舍楼旁食堂中饭时卖的咸烧白满足我对美食的全部幻想。记得那时候的肉菜都是三毛钱、三毛五一份,唯有咸烧白,铁打不动的四毛钱,最贵的肉菜。
卖饭的窗口后面的人自然知道那价格贵在制作工艺的繁复,窗口另一边的理解是菜名在小黑板的菜单上出现频次的罕见。小黑板上的蔬菜势必紧跟时令,这不受时令限制的咸烧白十之八九是要碰运气的,碰上哪天采购员心情好,去自由市场的时间早,一去就能碰上性价比好的五花肉,还能早早完成采购目标,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后厨面对一道道繁复的制作工序,赶在11:30分左右正好出锅……就这样,咸烧白成了食堂里最贵却也是卖得最快的菜。有时难免中午放学的路上耽搁几分钟,等回家发现得去食堂打饭吃再拿着饭票冲进去,兴奋地看着小黑板上“咸烧白”三个字激动不已,排到窗口时却被告之卖完了,那失落感蔓延得让紧随其后的大半天全都失色。以至于有一段时间为了防错过,饭菜票随时带在身上,放学后先去食堂看一眼再回家。偏偏去得越频繁,小黑板上越不肯出现那个令人振奋的名称,久了,就算了,不然怎么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越是要得紧越是得不到,所谓无欲则刚,没有了欲求自然变得刚烈,只是吃长饭的时候不懂这大道理,什么扬名立万,有一天能学会咸烧白的做法,做一大锅出来撑死自己才是终极理想。
离开四川,关于咸烧白的念想渐渐地淡了。在国内时回蓉探亲,食堂里的咸烧白不再那么物以稀为贵,时不时地就能买到。只是那承包出去的食堂,那薄如蝉翼的肉片,早已不复当年的味道。咸烧白或许只属于那个八十年代吧,我讪讪地想,和中学的时光一样,有些东西注定只是记忆,随时光飘远。
再后来嫁了人,漂洋过海,多元文化的多伦多虽然有好几十家华人超市,家家都有五花肉卖,那关于咸烧白的记忆早已在角落里吃尽灰尘,模糊了样子。直到有一天去成都的朋友家里吃饭,伊端出这道久违的菜肴来,记忆封印上的尘土才散尽,咸烧白不仅重见天日,还进了我这九斗碗的过年系列。
煮意:
原料:五花肉一块(1磅左右,长方形块)
配料:宜宾碎米芽菜一包,生姜两片,干辣椒一个,老抽1tsb,料酒少许
做法:
1. 做一锅清水,水中放生姜2片,花椒10粒,烧开,下五花肉中火煮20分钟。
2. 捞出五花肉放盘中,趁热用刷子在猪皮上反复刷老抽,直至猪皮颜色变成深棕。
3. 做一锅油(1升的sauce pan 放0.25升烹饪油),中火开至油温热(手放在油锅上方2cm 处,手心感觉有些热。)
4. 用paper tower 吸干上色的五花肉上的水分,一手用夹子夹住五花肉,一手准备好锅盖。
5. 五花肉皮朝下下油锅,危险!!!飞快盖上盖子。油锅里滋啦作响的时候,稍稍晃动油锅的底部,尽量使肉皮的每一寸都
能被炸到。
6. 油锅里的动静小些时(大约炸5分钟后,火力一直保持在中火状态),先关火,1分钟后再开锅盖。(这样的操作不会在炸肉皮的时候厨房被溅得到处是油),捞出五花肉。此时五花肉的肉皮已经被炸皱(过油肉也是这样炸肉皮的过程)
7. 等五花肉冷后,切成0.5cm 宽的肉片。
8. 刷五花肉剩的老抽可以放到蒸制的容器底部,将切好的五花肉肉皮朝下放入容器中,紧密相连。
9. 将芽菜铺满剩余的空间,容器顶部放姜片和辣椒,加些料酒。
10. 进Slow cooker 里大火蒸3个小时(前提是slow cooker 已经烧开,slow cooker 烧开的tips 详见耙豌豆,不再赘述。)
11. 出锅后待咸烧白稍冷(不怕烫的趁热操作)用一个比蒸制容器大的盘子紧扣容器,翻过来就可以上桌了。(通常我先用另一个碗把蒸制时的汤汁倒出来,然后再把肉在sink 上方扣出来,然后把汤汁倒回去,呵呵,怕烫,手脚也没那么利索)
当年还想弄一大锅咸烧白撑死自己呢,现在吃几片犒劳下思乡的肠胃就好,终究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咸烧白都端上桌了,年的脚步是不是更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