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rong 昨天在微信上转发她弟弟贴的美文,来自宫崎骏的“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好一个“随”字,令我不由地想起拖欠一年多的文债。“文债”是码字者遭遇约稿后不能依约交稿时的谦称,欠债的若没有偿还的能力是没人肯放贷的,放贷者总得顺着市场的好恶,冲着码字人的名气而来,免费的午餐?金牛座不相信好运气。只是债若不和银子扯上关系,难免没了量器,弃之角落,久了就淡忘了,任相仿的灵感一次次路过,直到被别人的文字深深地打动后,才发现碌碌地过了一整年。
回首2014,收获颇丰。但我是不会写总结的人,离开中学校门最开心的便是此生不用再面对鉴定,个人评语、小组鉴定和班主任鉴定之类的东西是中小学教育中最令我无法适应的东西。我们这一代人进小学时文革就已在日历上结束,学校里偏偏沿用类似“灵魂深处闹革命”、“发动群众斗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模式,每学期结束时都得依着成绩和名次来反省整学期的表现,从思想根源上深挖自己的不足,制定下学期改进的目标……至今仍记得每学期结束前的班会课,我们组的七个人坐在学校中心绿化带的一隅,组长Y面带难色地主持小组鉴定的画面,伊是温和而善良的女生,偏偏因为工作需要得例行公事,遇到不知轻重的话语,下笔前总斟酌再三,生怕伤到我们年少脆弱的自尊心。在那样的环境中,成绩好又听话的学生自然获得通篇溢美之词,我这自由散漫的个性,难免令Y左右为难,而我总是大大咧咧地,写吧,没事儿。我并非真的没心没肺,只是那白纸黑字的东西,真如父母危言耸听地提醒说要跟一辈子?在那个风云变幻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才不信。果然,那牛皮纸档案袋里的东西早已不知沦落为不知哪里的垃圾,在到达上一个归宿前得经我的手传递,自然逃不过我的好奇心,打开来的那一张张页面上被父亲称为“铁板钉钉”的所谓鉴定,于当时的我的人生之功能连厕纸都不如,我微笑着研读写鉴定的人十几年前提笔时的心思,突然觉得学中文是如此的可悲,写不出惊世骇俗的大部头来倒也罢了,费尽心思地试图用鉴定的拙笔牵绊他人未知的漫漫征途,真真斯文扫地……
斯文是别人的,2014是自己的。
2014发生了很多事,加勒比的阳光、回国探亲、离开工作了五年直播间、自己做网站……看似忙碌的一年,最大的受益是年初时在YouTube 上看到的一个视频,中天青年论坛–蔡康永给年轻人的短信。蔡康永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文人,喜欢他不疾不徐的表达方式,喜欢他不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喜欢他刀刀见血的提问后坏坏的小心思……虽然有人对他的性取向颇有微词,认准娘娘腔的男人没种,但蔡康永在镜头下面对颇具人身攻击的话语时坦然地回应“关你屁事”却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修养、礼貌、他人的感受……同样的攻击我们遭遇时总被世故人情束缚,俨然忘了防御的本能,起码当初直播间里的我就没种,进广告时还在和嘉宾聊佩服康永哥的直白和胆色,一分钟后自己遭遇攻击时在舌尖打转的四个字愣变成“这不关你的事”,画蛇添足的两个字着实让话筒后的人肠子都悔青。
蔡康永在《给年轻人的短信中》说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 随遇而安, “不要把随遇而安四个字看成是被动无奈的四个字,我是把它当成非常积极而有乐趣的字,随遇是一定的,我们的人生就是随着我们的机遇在往前走,可是而安的安应该把它当成一个主动的动词,你碰到什么机遇,你就要把它搞定,安就是把它搞定的意思,所以不要倒过来想说因为无可奈何所以我只有接受命运的安排……搞定很重要。”一席话,醍醐灌顶,二十多年的困惑荡然无存。
打从上学起语文老师就提醒说要多攒些名人警句,遇到小升初、高考之类改变命运的关键时刻,名人警句的引用不仅仅为了应景,常常会起到定乾坤的分量,除了应付升学考试,这些来自名人的力量能给我们的人生注入动力,于是将贝多芬那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使我完全屈服……”作了人生的座右铭。后来随着岁月将路途延伸,渐渐发现大半的青春岁月被座右铭误导了。虽然父亲临终前无奈地感慨我不及格的物理一直在证明能量之不守恒,但牛顿第三定律总还是记得的,“每一个作用力都对应着一个相等反抗的反作用力”也就是說,当你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时,所遭遇的反抗和你扼住时的力是相等的,扼住命运咽喉的力道越大,命运朝相反方向反抗的力道也就越大,物理学的原理不仅在物理学中存在,人生亦如此,事业,爱情,友情,愈是心里要得紧便愈难得到。从青春的花季走来,很多人都经历过爱的渴望,也遭遇过爱的伤,爱情永远如手中的沙,抓得越紧时漏掉的速度越快,越是努力争取越不能如愿,所谓初恋成功的,有几个不在夜深人静时假设如果有机会再选一次?事业又何尝不是,一门心思冲着升职、加薪、成就感的虚荣去奋斗,结局却常常受环境、效绩、沟通、测评等各式各样的外力指引,到头来不得不靠跳槽来曲线救国地达到升迁的目的,满足了小小的虚荣心却不得不面对没有征服的结果是无论如何也挤不进成功中去的现实。所以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扼得越紧,失去的只会越多,好好地经营手中的一二,活在当下就好。
出国前某次回蓉探亲和少女时的好友Z聊天,她那里有我一直羡慕的平稳人生,从小到大都不用离开三代同堂的幸福家庭,大学毕业后不久遇到对的人,走进门当户对的婚姻……伊却说羡慕我万水千山走遍的人生,见识过了好多风景。以我们十二三时一次成长的了解,我知道她的话不是为了讨我开心,伊当然不会知道看风景的路上有多少跌宕起伏,摔过多少跤,流过多少泪,经历过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觉得世界之大,生于斯死于斯地久居在一个地方,人生难免苍白。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原来命运对于每个人的安排是通过遇来调整的,父母子女是遇,同学朋友是遇,工作学习也是遇。有些人的遇注定是要东奔西走、漂洋过海,而有些人的遇注定天伦共享、安稳平静,早在上文科班时语文老师口中“人比人,比死人”的道理,说的大约就是这样,你没有她的人生,她没有你的风景,所幸每个人在面对自己的遇时搞定就好。
那以后我彻底地放弃了扼命运的咽喉初衷,无力的状态下自然不会有什么反作用力的抵抗,所谓天命,不就是要你活在当下,好好经营自己的人生,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么?命运总在适当的时候把适当的机遇放到每个人面前,不是你能左右的你也急不来,比如高考定终身的年代到我们高中毕业时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比如没有全民所有制的铁饭碗捧还有充满机会的外企提供大干一场的机会;比如没走出过国门的也可以通过移民选择换一种生活方式,比如不用下户口也可以合法出境……人生就这样被一次次的机遇带到一个个十字路口,每一次选择都会导向另一条道路,到下个路口时又将面临新的选择。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但选择的本身没有对错,不同的选择将人生导入不一样的路途,所有道路的终点虽然都是死亡,但每条路上的风景不一样,看过就好,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