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一年一度的高考时节,互联网的便利,人在海外也能见识二十一世纪的莘莘学子应考的画面,和二十多年前那场被称作人生最重要冲刺的三日高考相比,今天的高考更象是一场秀,严肃紧张中不乏诙谐的画面,誓师的、壮行的,无奇不有的煽情令看客难免眉头轻蹙者,我却觉得蛮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既然已经不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何必非要上演背水一战的苦情……只是众多的高考新闻中,唯河南夏邑的考生们考前将书本、试卷撕碎洒向校园,飘飘洒洒似鹅毛大雪的画面印象深刻,对于当地撕书大战的高考前惯例,除了指责当事人缺乏环保意思外,更多的是同情的声音,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失败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到高考前终极爆发的感慨,我心戚然,过去的二十多年间,高考又何尝不是人生最浓的那抹阴影?
对于中国那套打从读书识字开始一切就冲着高考的目标而去的教育模式,从被别无选择地纳入开始,就让人不能舒服。我们读书的年代曾流行过这样的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儿分儿分儿,学生的命根儿。”不得不承认,这是对中国式教育最好的总结,中国的教育,说白了就是制造一批批考试机器,从古至今,什么天性、个性、思考的动力、创造的能力,全都是浮云,至于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所执之“因材施教”,不过是小心翼翼地蜷缩在历史书的角落,变作成为填空题的答案而已。
偏偏我们这一代人是49年后的中国最幸福的一代人,没挨过饿,没完没了“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政治运动也只是童年模糊的记忆,打从迈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刻起,就迈入拨乱反正的大好时代,世界观形成的全部青春期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度过的,至今回想起来,那十年间弥漫在中国大街小巷间自由激越的空气仍令人难以忘怀。很多人都说那十年间的中国社会到处是希望的田野,知识分子和时间赛跑,科技兴国的强烈使命感全然忘了家中孩子需要监督和辅导;工人和时间赛跑,工艺革新的压力转化成生产的动力,跑慢了,下岗的危机就会显现;农民和时间赛跑,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吃饱吃好成为可能,让好日子就在不远的前方,看得见。恢复高考,乍一看是知青返城的希望,是农民吃上商品粮跳农门的希望,是城里人捧上全民所有制铁饭碗,拿到干部指标,养老医疗有保障的希望……社会风气再自由的八十年代,在教育的问题上,也不得不被全民靠高考改变命运的现实绑架,无可奈何地接过高考的接力棒,无声地传递下去。
只是在那样活跃的空气中读完六年的中学,已经养成了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的习惯,养成了对所谓权威、势力、制度不盲从的态度,无论老师、父母、和身边的同窗怎样把高考的利刃悬在头顶,我不相信,不相信高考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道路。曾几何时,农村人把自家的鸡蛋拿到城里卖还得偷偷摸摸地,生怕撞见同村人被揭发,回去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给割了;曾几何时,个体户不过是那些进不了体制的失败者讨口饭吃的无奈,若放在再早几年会被直接定性为投机倒把,可到了八十年代,已经作为私有制经济,成为政治书里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曾几何时,苏修美帝的东西是要坚决抵抗的,南中国经济特区的开发,美帝的钱投的还少么,不也用得心安理得……所以无论父母怎样念叨,高考对我而言,不过是终结寒窗苦读十一年人生的一场考试而已,过了,自然是好,过不了,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的路是否精彩,关键在自己怎么走,怎么见识,而不在高考怎么考。
不是不理解父母对饭碗的担忧,他们那一代人,经历了太多的政治运动,看过太多有想法的人被现实冲刷得服服帖帖,除了捧好手中的饭碗,已经没有什么精力去迎接时代的浪潮,唯希望自己和孩子未来的日子都过得安稳平静,便能心安。只可惜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有属于自己的机遇和挑战,我这种对无尽世界充满无限好奇的注定是不会早早过上什么安稳日子的,行万里路,在路途中见识成长注定是我的命运……许多年后,当母亲言语间对打工者颇有微词时,我笑言,“大家都是打工的,只不过你捧共产党的饭碗,我捧外国资本家的饭碗,共产党的饭碗用职称、住房、工资级别将你们套牢,资本家的饭碗可以冲着更好的薪资待遇跳槽,仅此而已。”
中国今天的经济结构已经是很成熟的多元化,私有经济也登了宪法的大雅之堂,金榜题名固然好,名落孙山也没什么好沮丧的、不过是一场考试而已,多读几年书,未必就能拼得过富二代,官二代,少读几年书,未必就沦为人生的失败者,在中国,书读得多与少,和知识不能挂钩、和智慧不能挂钩,和财富不能挂钩,充其量是累积些考试的经验罢了。走过四十,才发现万卷书如果只为一场考试去读,真真浪费了大好的青春时光,人生的成长是在万里路的见识中累积领悟的,而不是在万卷书的题海战术中操练出来的。高考固然是人生不可缺的一道关口,毕竟,从小到大第一次为着一个目标拼尽全力,但终究只是一场考试而已,胜无需骄,败无需馁,真正的人生从这里开始起步,每一程都有不同的风景,每一程都是不一样的人生,往后的日子有可能雨疏风骤,有可能山重水复,有可能阳光灿烂,也有可能柳暗花明,每一次欢笑,每一滴泪水,爱情的喜悦,事业的困扰,别人有的你一点儿都不会少,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有人早些经历,有人晚些遇到。你今日羡慕Ta结婚成家,殊不知Ta 遇人不淑,婚也离得早;你今日羡慕Ta 事业成功,加官进爵,却不料他日锒铛入狱,众叛亲离……和人生无时不在的全方位测试相比,高考不过是一场坐在教室里的考试,人生的答卷不只ABCD的选项那么简单,如果没有万水千山走遍所见识的点点滴滴,没有一次次挫折中的领悟来成就未来,高考的胜利充其量是历史,反反复复地在一个句号上咀嚼未来,只能证明人生的失败。
所以关于高考,考过了尘封就是。真正的人生,从高考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