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曾经因为月饼吃伤了,好多年都不想,但一提起月饼,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成都百货大楼来,翻新重开业于1986年的成都百货大楼虽然早已在瓦砾中成为过往,曾几何时,位于东御街和人民南路路口的成都百货大楼是作为大城市的成都新潮和时尚的地标。虽然很少有人知道成都百货大楼当年柜台出租的理念领跑一众国营商业单位,但不得不承认,当年在百货大楼里销售的商品无论从时尚品味还是实用程度,都远超了东御街另一头的人民商场。
大多数时候每年秋季开学时就已经迈进农历八月,因为经营优势,成都百货大楼一楼食品区早已备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月饼,苏式、京式、广式、滇式……花花绿绿的包装看得人眼花缭乱。玻璃的柜台里,柜台上,火腿、百果、椒盐、玫瑰,豆沙,各口味苏式月饼的油香早已浸透了包装的蜡纸,和其他月饼的香气一起弥漫在诺大的一楼大厅里,愣生生地摧毁吃货们的定力,培养出一个个选择困难症来。虽然家里有父母的单位作为职工福利发的月饼,我却总喜欢在中秋节前夕找个理由去百货大楼看看,不为别的,就为了一楼大厅里琳琅满目的月饼潮流,闻着了,看见了,似乎就够了。
百货大楼朝西南的门口外,曾有个摆体重秤的摊贩,那种包着塑料纸、挂着塑料袋的老式身高体重秤记录了不少老成都从蹒跚学步到二十出头时最直观的身体信息。一脚踩上去,只有摊主和你自己看见数据,长高了自己窃喜,长胖了摊主会笑着说福态,一扫青春期的小忧郁。那收了测身高的杆子就能推走的体重秤,曾经也能挣出一家人的生计。不记得什么时候那体重秤摊没了,好象是百货大楼里添置了新潮的电子身高体重秤,人一站上去立刻有个甜美的声音把你想知道的数据播报出来。只是我对于个人数据的被泄露多少有些反感,大庭广众的,总觉得不自在。
我虽厌恶百货大楼里的体重秤抢了门口摊贩的生计,如今却觉得中秋前后称称体重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以现代人的观念,面粉、糖、油、坚果、蜜饯、蛋黄……高热量的组合势必带来健康问题,即使一年只吃一次的月饼也难逃罪魁祸首的嫌疑,只有保持对体重的随时警惕,才算得上真正关心自己的健康。
只是中国人的节日大都和吃食有关,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清明节的寒食、端午节的粽子、正月十五的元宵、八月十五的月饼,农业社会,少了哪个似乎都少了过节的仪式感。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哪儿能一下子就把年节过得断了旧习?出门在外,尤其不能少了中秋节的月饼,月圆人团圆,少了月饼,哪儿来团圆的想头?小时候父母忙工作,中秋节不能一家团圆也是常事儿,好在会有同事把月饼送到家里来,孩子有月饼吃,远在外地出差的父母也就安心了。管他什么高糖高油高热量,哪怕只吃一小块,也要把团圆的好意头吃进嘴里,暖进心里不是?
于是每年都试图在月饼大战中平衡美味与健康,平衡来平衡去,最终还是放不下苏式月饼,无他,苏式月饼是月饼的初记忆。打小就学会在百货大楼琳琅满目的月饼里凭着苏式月饼浸满油的包装纸颜色一眼认出口味的本事,早就熟练地应对一口咬开月饼时饼皮散落的猝不及防,早就习惯了一只手拿着月饼吃,另一只手接月饼渣的配套动作,最后得享受一仰脖把月饼渣一股脑倒进嘴里的爽快,这才叫吃月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