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末背着书包在市郊的父母家和市中心的奶奶家往返的缘故,骡马市店铺里的味道是怎么也不会忘记的。从奶奶家的巷口走出来,刚上正府街,没两步远就是太和号的门市部,所有黄豆发酵后制成的调味品,在柜台里一字排开。因为是成品的门市,铺子的味道比起巷子里来,少了许多豆腥气,却还都是豆酱香。九十年代初北方的餐饮试图进入四川盆地,太和号的门市也不知是租还是卖给了天津狗不理的包子,成都人对于新鲜事物勇于尝试,但尝试归尝试,若论饮食,还是习惯自己的那副麻辣鲜香,包子在那条街上没热几天就冷清了,后来彻底关了张,也不知是那店铺里的酱味久久不肯散去,还是狗不理包子水土不服。从正府街上转上人民中路,骡马市口子上的食品店是一定要进去的,那玻璃的柜台上、货柜里花花绿绿的吃食,即使被一旁油盐酱醋的滋味纷扰,也牢牢地抓住我的心。不记得柜台上那些玻璃罐子里的糖,究竟是高粱饴先俘虏了我,还是波斯糖先占领阵地,反正酥心糖和果丹皮是后来才爱上的,绿豆糕的滋味也不错,当年吃的时候里面虽然没有夹今天的红豆馅,那一口咬下去满口皆酥的美妙感觉不可言喻;葱油酥亦甜亦咸的滋味第一次尝试就觉得蛮好,那酥皮的制作,无需千层的繁复,只薄薄脆脆地一层层分开来,就已经很好吃,七分钱一个的葱油酥,虽然还没走到西玉龙和羊市街交界的十字路口就连渣都没了踪影,但那香味,可以在嘴里足足停留一整天,也值。